个人简介:孟泽,中共预备党员,det365在线平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主持1项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的SCI论文(影响因子11.1),为学院目前本科生一作发表的最高影响因子文章。三年累计必修成绩专业第一,创新能力评价成绩学院第一,推免综合成绩全校第一(非研支团),先后荣获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国家级银奖、“互联网+”省级金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在内的40余项荣誉奖项。通过转专业、辅修和跨专业保研,完成了农学、管理学、法学和理学四个专业大类的交叉跨越,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交叉求道,探寻前沿
累计必修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名,创新能力评价成绩位列学院第一名,推免综合成绩位列全校第一名,通过转专业、辅修和跨专业保研,完成了农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四个专业大类的跨越交叉……孟泽能成为一位全能的复合型人才,这背后是他持续努力的结果。步入大学的第一个冬天,他初次参加乡村调研,农户对他说:“我们这一辈,没什么文化,不敢用你们这些新技术”,这让孟泽意识到农业生产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相比于做实验更擅于逻辑分析,这让他开始思考新的方向。于是他由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转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试图在生涯发展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选择进行第一次学科跨越。
面对陌生的领域、陌生的节奏,孟泽努力去接纳、去改变、去力求出彩。刚转专业的他也曾感到深深的疲惫和迷茫,但他主动破局,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脚踏实地,逐步积累。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大创项目,走进田野实地调研。由于研究对象包括土地产权等多种问题,为了向更多学科融合智慧,他选择了辅修法学学位,实现了学科门类的第二次跨越。他时常被朋友调侃为“不是五点睡,就是六点起”的“教学楼掌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追了上来,三年累计必修加权成绩专业第一,创新能力成绩学院第一。
今年9月,他以全校第一的推免综合成绩(非研支团)获得保研资格,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5所高校的初试。抉择当先,更在当下。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到农林经济管理和法学专业,他的每一次抉择都付出了巨大勇气,尤在这巨变的时代,抉择重如千钧,需要有心者不抛弃、有力者不放弃。这一次,他完成了第三次学科跨越:选择北师大系统科学这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探寻复杂世界背后的底层逻辑。他也因此完成了农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四个专业大类的交叉跨越。
潜心科研,拓展边界
同龄人中,孟泽有着不错的科研成绩,先后主持1项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发表3篇学术论文。而他与科研的羁绊起源于大一寒假的一次调研,他对“如何帮助农户”的问题展开了思考,试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思考抉择后,他决定通过科研的桥梁去接触和帮助一些农户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仅仅是确定论文选题,孟泽就耗费了半年之久。但孟泽并没有轻言放弃,“打破边界,躬身入局”一直是他的座右铭,怀揣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不断破冰,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11.1)上发表论文《How do peer effects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to adopt biogas?》,这是目前学院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最高影响因子文章。
本科期间,孟泽参与了众多创新创业竞赛,在项目《从“说到”到“做到”:共富路上,农户何以逐“绿”而行?——基于天府粮仓六县的调研》中,孟泽关注到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上“高意愿,低行为”的现实困境,与团队一起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最终该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国家级银奖。在项目《亿鲈生花——立体生态视角下鲈鱼养殖新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中,孟泽作为商业板块负责人,拥有农学、管理学、法学和理学四个学科背景,这让他为此项目提供了许多推广上的新思路,将原本停留在科研层次的东西更好地包装落地,最终该项目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国家级铜奖与第九届“互联网+”省级金奖。
扎根乡土,问道农经。为了真正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本科三年,孟泽积极参加包括北京大学等高校组织的十余次大型调研,走访超过30个样本村,与500余位农户进行深度访谈。每一段调研经历都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在眉山调研时,有不愿参与调研的村民,但在孟泽的努力下,村民的态度发生转变,调研得以顺利展开。这让他明白,不要把调研当做任务,更需要的是用心与农民交流。孟泽在广安调研时,村民们的淳朴与善意,展现出他们对调研员的信任与期待,同时也让孟泽明白作为科研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孟泽也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村民还是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调研工作,他们都从心底里尊重且崇尚科学,这让他十分感动,并决定在农村发展的道路上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直面挑战,探寻自我
孟泽初入校园时,选择加入了社服的外联部和资源学院的联动发展部。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外联部的工作属性有助于提高协调沟通的能力,这也为他后续的科研竞赛提供了一些启发。闲暇时,孟泽也会阅读历史书,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性格使然,他在学习之余会尝试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直面挑战、躬身入局、打破边界”,以效率和结果作为导向,用恒心与毅力披荆斩棘,他竭尽全力地向目标进发。
一路走来,孟泽对老师、学院以及学校都充满了感激。对孟泽而言,徐定德老师是他学术道路上的贵人与引路人,徐老师在论文撰写发表、科研思维培养等方面都给了他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此外,还有尹奇老师,正是在尹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他才有机会接受国家级大创这一段完整的科研训练。也正是学校灵活的转专业及辅修政策,为孟泽提供了横跨多学科的可能,才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名全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躬身入局的姿态,稳稳地走在探寻无限可能的交叉路口”,这是孟泽对自己的刻画,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不断打破边界,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限可能”的含义。回望过往,落地生根,硕果累累;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孟泽还将继续扎根乡土,实现更多的跨越,用青春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谱写自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