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冲,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访问学者,四川省委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研究新型智库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SCI检索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五)1项。
温和谦逊 亦师亦友
课堂上的王冲,除了将知识倾囊相授,经常给学生细讲自己的求学经历,向他们分享他的学习经验与感悟,他语言幽默诙谐,常常引得大家笑声连连。
王冲说:“作为一个八零后,我觉得自己离学生的距离比较接近,代沟也不大,所以比起严厉,我更倾向于平和地对待学生们。”他的课堂氛围十分轻松和谐,还被班上学生亲切地称作“冲哥”。“他很温和,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他每次都特别耐心。”听过王冲讲课的学生都有这样相同的感受。
王冲坚信,心情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他授课时总是面带微笑,希望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课堂上的他更注重“眼神交流”,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放进教学设计当中。在提到«市场调研与预测»这门课程时,王冲表示,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有将近五十次的教学经验了,但“游刃有余”不是他的追求,“推陈出新”才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王冲喜欢将一个个如同人生哲理般的总结放在每一个案例的最后,让学生不止是在听老师授课,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一次课上,在讲解“开一间饭馆要注意的事项”的案例时,王冲总结道:“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这既是“饭馆”新立要注意的,更是人生、成才道路上亘古不变的法则。不少上过这门课的同学都将其视作王冲的名言之一。
科研路漫 上下求索
王冲认为,社会是不断在变的,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聚焦目标,不断进步。作为det365在线平台最年轻的教授,王冲深知不能止步于“职称”的暂时满足,而应明白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谈起在王冲指导下搞科研的经历,一位大一同学说道:“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但好在有王老师十分耐心地指导我,在我犯了错误时也从未发过脾气,而是向我说明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查阅哪个方向的文献,还将有关的网站、文章链接一一列举出来发给我。”
在带领课题小组做科研的时候,王冲经常想起自己读博阶段跟随导师的那段经历,想起自己连续四年几乎都是七点半起床并准时投入工作,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论文、查漏补缺……往往一待就是一天。而如今的自己,虽然已经当上教授,也仍然保持着当时的习惯。他说:“这个过程固然枯燥,但我知道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果”,于是他也告诉自己的学生,做科研,要聚焦热点,要不畏艰辛,更要坚持不懈,“科研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持之以恒,把做科研的氛围营造出来,虽然过程会很艰辛,但只有如此坚持,才有可能成功。”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
从我校本科毕业后,王冲被保送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读硕士,从硕士毕业到博士毕业,之后又远赴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每一次,摆在王冲面前的都是更高的台阶,但是他却在即将接近顶峰时一个转身,回到了川农。因为他记得当初自己作为研究生被保送到电子科技大学时,院领导老师们对他的殷殷期望。帮他联系学校、给他做担保、亲自指导修改要上交给学校的申报表、哪怕是体检表中一点小问题都会很关心,即便现在他参加了工作,昔日的老师仍会对他的工作进行指导。师恩难忘,情深意切,回到川农之后,兢兢业业,潜心育人,自参加工作到评为教授,一气呵成,王冲成为了det365在线平台最年轻的教授,与他共事的,不乏当初在他保研过程中倾情相助的领导和老师,与他处在一间办公室的,正是王冲本科学习期间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昔日恩师如今成了同事,难变的还是一个“恩”字。
如今,王冲正在准备新的科研项目申报,想要向着更高的领域迈进。他为自己定下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发表国际A、B类期刊论文、申报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奖励”。此外,他还要在教学中尽己所能;在科研中再创佳绩;在感恩中回报恩师与母校。“这是我的川农情怀。”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