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暨学科发展70周年研讨会致辞

2013年12月04日    作者:陈文宽阅读量: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激动、振奋的心情在川农大成都校区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重点研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等问题,恰逢学院建院30周年暨农经学科发展70周年。在此,谨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学院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校友、同学、老师,以及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欢迎你们参加今天的研讨会! 

70年栉风沐雨,奋发图强;30年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43年四川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52年院系调整保留农学系农经教研组,1956年随学校四川农学院迁入雅安(办学56年),1979年恢复招收首届本科生,1983年从农学系分出成立农业经济管理系(当时只有9个教师,一个本科专业,两个专科专业300多学生),1993年撤系建立经济贸易学院,2003年更名为经济det365在线平台,学院于20112月入驻温江,成为首批迁入成都校区的四个学院之一。而今学院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决策咨询服务功能凸显,业已成为学校第一大教学研究型学院。

现有教职员工近100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4000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00余人,非全日制学院所属专业下的 “三教”学生12000余人。

现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2个,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方向)12个(据伟大的郑有良校长通报:2013年全校本科专业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最火爆的5个专业,学院拥有前4。录取结果表明重本录取分数必须高出分数线30分,一般本科必须高出重本分数线)。拥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1个。拥有农经、经济、财管、工商等4个系和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1个。

学院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同学校快速发展、祖国的伟大复兴一样,进入了“动车时代”。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老师由9名“星星之火”,发展到有教授为26名(原3名),其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人民政府特聘专家有9人次, 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40多名老师中均为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二是在科研及获奖方面:《四川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学校唯一新增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实现零的突破后,主持或主研国家级项目33项,总的纵向经费超过1000万元。学院研究人员中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研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82012连续两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后共获得13项。近十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以上的共26项。三是在决策咨询方面:为国家、四川省委省政府提交专题研究报告8部,1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四川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上报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其重要研究成果写进近几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和相关文件中。科学研究成果或专家受到人民日报、CCTV-13CCTV-7SCTV-4、四川日报、新华网四川频道等多家媒体专访及专题报导。科学研究为高层政策制订及决策咨询发挥了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四是在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方面:与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大学或研究所,与人大、浙大、川大、交大、西财等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广泛、深入合作。

70年弦歌不缀,杏坛飘香;30年育人为本,桃李芬芳。一代代“经管人”传承“川农大精神”,秉承“农理为本,经管为魂”的办学理念,谱写着教书育人、造福社会的新篇章。30年来为社会输送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50000余人,分布在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岗位上,奉献着你们的聪明才智,为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母校不断扩大了影响,一次以一次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有的还把自己的子女或亲朋好友的孩子送到学院、学校深造,母校怎么不为你们而骄傲和自豪?!今天在座的大许多数是“上帝”,也有许多已经是“上帝”的家长,作为本届院长衷心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回家看看!感谢你们到此共商我院的发展之大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擂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鼓,经管人绝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在四川农业大学坚强领导下,你们支持与参与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天”的思想,为构建和谐学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