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信息   >>   正文

实现梦想的热土 人生腾飞的大舞台


        5月13日,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呈现繁忙景象。校招就办的老师们快节奏地发布就业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组织省选调生、省村干部报名,进行材料审核、毕业生档案整理。校区、学院展开了联合行动,多举措、多平台、多途径,促进各专业学生完美就业,确保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继续逆势飘红。

  2014届大学毕业生全国达734万,较去年699万增加了近40万,这意味着今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事实上,这项承载着大学生理想的饭碗到底如何安放的工作,一直都是高校领导、老师、学生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在千帆竞发的人才市场上,我校把人才培养作为立校之本,牢牢树立“就业是学校头号民生工程”的办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重要支撑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有人形象地将大学比作“人才工厂”,将毕业生称为工厂“产品”。任何一项产品想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产品质量,对于“人才工厂”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近三年,学校不断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依据专业性质、生源批次及就业状况等,把全校本科专业学生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育人平台自然不同。学校从专业实际出发,对“分类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的专业定位、学分设置、课程分类、创新(技能)学分全盘进行了科学调整。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的创新,根据社会生产实际,不断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各个学院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推出了新农村住宅设计及模型制作大赛、实用软件设计大赛、生物技能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近100项专业技能大赛。教师们课堂上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发研究探索式、案例式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改革,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识素养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我校本科生在国际、国内多项竞赛上展示出冲天豪气,国内外类考的赛场时常出现我校学子们的名字。

  比如:资源环境学院环规专业梁雪婷同学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艺术与体育学院广告学(策划)专业李诗同学在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以专业方向初试、复试和总分均为第一的成绩被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方向)录取;经济det365在线平台金融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薄东在近1:100的比例中考上外交部财政司国家公务员,同时接到4所国外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企业生产管理方向)专业曹晓琼收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食品与自然学院的硕博连读录取通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魏岚同学被英国爱丁堡大学药物研发与转译生物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动物医学专业2010级2班的34名同学中,19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2人直博,多名同学被中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985重点大学录取……

  据教务处处长李天介绍,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为入校学生搭建转专业平台,每年有满足条件的2000余名学生转入喜爱的专业。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劲头十足,甚至后来居上,成为新专业中的骄骄者,以全球最高分通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全科考试的汪洋同学就是成功案例。

  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就业工作制度化

  为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做实就业工作,今年修订出台的《学生工作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确保就业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延续性。

  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助,每年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就业创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8大方面。

  8个方面细化了工作内容,包括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学生选课及课程满意度、指导比赛获奖、建设就业服务平台、帮扶就业困难学生、调研就业工作、开拓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出国留学、考取选调生、毕业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典型经验等多项内容,项项有对应考核分,分分要见真行动。其中,最明显的一项是加大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权重,提升学院对就业质量的重视,让每位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就业满意”。

  中层单位也纷纷将就业工作计入教职工年终绩效分的统计。

  学校推出的“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德育立体化工程”、“寒梅飘香工程”、“心理阳光工程”、“三个百万”工程”(简称“5个工程”),每年提供支持经费近500万元。这5项工程全面围绕“育人”二字,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子探索的乐趣,帮扶贫困学子自力更生,塑造学生阳光心态,帮助学生理想就业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通过学生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确保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常态化。

  从诸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来看,广大毕业生身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使命奋斗在各个岗位上,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肯定与称赞。

  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校企无缝对接建通道

  3月初,一场集中开拓市场、确保提供充足岗位的战役打响了。针对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三校区统筹安排,集中在3、4月份拓展省内外学生就业新市场。

  按照方案,雅安校本部的老师团队赴西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成都校区的老师团队赴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主要开发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人才市场,都江堰校区的老师团队负责开拓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三校区集中开拓选调生市场、事业单位市场、重点开拓发达地区、外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用人市场。各路老师不仅与众多知名企业、龙头企业无缝对接,签订就业实践基地协议,邀请对方定期参加双选会、不定期来校选人才,还与正在工作的毕业生交流座谈,做好校友信息收集工作,积极构建校友资源信息库,积极为后续毕业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

  用人单位对我校主动走进用人单位表示了热烈欢迎,对我校学子在单位的工作表现给予积极肯定,希望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有进一步的合作。被首次走访的数单位纷纷表示出对我校学子的浓烈兴趣,多家单位当场与我校建立就业联系,表示将尽快来校招聘毕业生。

  各个学院不断创新学生就业工作办法,在场地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的前提下,建立了各自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在名单之列。学院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组织专场招聘会邀请来对方校选人,与企业联合办班,签订就业实习基地、专业技能实践基地……学院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个立体多维的就业通道。很多同学都是通过这些“直通车”从实习生走向企业员工,一路成长起来的。

  注重服务质量细节上狠下功夫

  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在多个场合要求教职工把学生当作儿女、兄弟姐妹给予关心和帮助,并且从制度保障上把关心关爱学生覆盖到从入学至毕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据校招生就业办主任杜彬介绍,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积极开展职业测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专业介绍、校园招聘等工作,不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咨询和指导,让毕业生结合学科专业和自身特点,找准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满足个人恰当的就业心理预期,找到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的职业。学院也开设了就业咨询日,每天接待学生的创业就业咨询、进行就业指导。

  春节前,校招就办编印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指南》,应届毕业生人手一本,上面涉及自我认识、人技交往、简历注意事项、笔试技巧、备战面试、就业政策等100页内容,此举受到学生高度评价,认为将最需要的实战技巧送到了心坎上。校招就办决定今年提前到10月份将指南发到2015届学生手上。

  为了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各个学院特色鲜明,启动时间早、宣传力度大、信息覆盖广、服务项目全、服务形式新、走访调查实,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把就业工作做到了家。仅以动物医学院为例,今年又有30.3%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连续两年就业率达99.82%、99.86%。学院每年9月份进入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的状态,既要总结通报各系各专业上一届就业情况,也要研究制度对新一届毕业生的服务办法;由于学院就业形势“牛”,一些学生反而因为不注重简历制作影响了就业质量,学院便跟紧举办了“简历制作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看到辅导员老师少,学院学生会发挥“三自”功能,成立了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部、学生就业创业者作部,让学生干部加入到帮助学生创业和就业的队伍中去。

  校、院重点建设了家庭经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三难”学生动态信息库,从上而下采取了全面梳理、分类帮扶、个体服务的工作路径。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班主任、专业导师、辅导员、关工委老师逐个细致梳理列入“三难”帮扶对象就业困难的具体原因,并由此确定哪些需要改变不良习惯、提升学习兴趣,哪些需要加强素质与能力训练,哪些需要作心理沟通或疏导,哪些需要家长配合树立就业信心……切实帮扶每一名就业困难毕业生成功就业。

  在人人争先、人人竞上的热烈氛围中,学子们积极发展职业能力,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能力证书、从业证书,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应对就业竞争的综合能力。

  截至目前,我校大量2014届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研究生;成功考上省选调生、行政事业单位;被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中型知名企业招聘录用;也有一些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基层项目计划及应征入伍,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投身我国现代化建设。

  为让“好就业,就好业”的比例快速上升,学校也努力摸索为学生们“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一些学生毕业工作后,感觉岗位或单位不适合个人发展,也会找到“娘家”寻求再次帮助,老师们会一对一地帮助解决新问题。

  “学校领导高度关切、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名至实归,校领导对教书育人统筹过问,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川农大的‘学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学生就业是学校生命线’给人印象深刻,具有借鉴性、启发性。”我校的就业工作曾受到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的高度肯定。